澎湃新闻5月9日曾在《“欧洲自然科学院院士”井喷背后,“外国院士”为何有市场?》中报道,记者查询发现,“欧洲自然科学院”官网上此前被指“超三分之一疑似中国人”的“院士电子百科全书”页面,5月7-8日一度消失不见;5月9日,“院士电子百科全书”再次出现在欧洲自然科学院的官网上,但记者对比发现,名单中有部分疑似中国人的人名不见了。
陈志文直言不讳地指出,恰恰是一部分中国人或华裔,巧妙地利用了中外文化、制度和信息差,把院士做成了一门生意,于是类似的科学院与院士就如雨后春笋般泛滥。很多类似的国外的科学院、工程院院士申报评选活动中都有中国人或者华人的身影,“属于中国人专骗中国人”,而且这类机构多数都选择和权威机构接近的名字,很容易混淆。
在陈志文看来,类似的问题短期内难以杜绝,但随着这类现象的不断被曝光和关注,社会大众、相关部门都会逐渐认识、了解这种中文文化、制度等方面差异。可利用的信息差小了,这类的“院士”头衔可能会慢慢失去市场。相关权威部门也有必要及时发声,科普这类差别。但遗憾的是,包括大量的官方机构和负责人也普遍缺乏这方面的认知,屡屡被愚弄,尤其在落后地区更为明显。
网友评论更多
447花贵珍s
评论员观察|实施全面节约战略
2024/11/05 推荐
5146郭敬武968
人民领袖|一幅字里的家风传承
2024/11/04 推荐
982都羽蓓da
山东青岛:亚洲首艘圆筒型“海上油气加工厂”即将起运
2024/11/03 不推荐